罷工歷時三十五天,終於在昨天落幕。落幕歸落幕,三十五天份的垃圾清除完畢的時間仍然未知,據說清運人員拒絕加班,之前被劃為暫時放置場的數座公園成了垃圾山,恢復時間遙遙無期。
罷工不只是垃圾清運,只是這是影響一般民眾最嚴重的部分。許多市府窗口也都關閉,證件辦理,更換之類的事都受到波及。
工會和市府槓上的原因來自休假問題。過去市府人員的特休是可以累計的,沒有一年的特休必須在今年用完的規定,也就是說,如果每年都累積特休,等到退休那時,一兩年都不工作也可以領原薪。這很合理,假期是員工慢慢存的,之前合約又沒規定不行。這次的爆點,當然就是市府想取消這個慣例,而且溯及既往,過去存的假一概不算。
假沒了,相應的補償措施出不來,工會和市府談不攏,而且雙方都立場強硬,罷工就這麼開始了。
罷工是法律賦予的權利,這點民眾都理解而且接受,在這點上,多倫多民眾真的很溫和。街上的路邊垃圾桶貼了封條,公寓的垃圾開始堆積,也沒聽到什麼不滿的聲音。一開始我甚至沒注意到罷工了,只覺得為什麼擺在公寓前面的回收垃圾大桶一直就這樣擺著,連日大雨還不來收,那些雨水滲進回收紙不是要爛了嗎?
過了二十天左右,地下停車場開始隱隱有味道了,家裡出現不知哪裡來的果蠅。
三十天左右,從樓上往下丟進垃圾間的通道再也丟不進垃圾,通道塞爆了,金光大蒼蠅也出來了。
還是忍不住要重複說,民眾太溫和了,始終記得罷工是他們的權利,但即使如此,態度也有了些轉變。一開始大家都比較偏向工會,認為市府採拖字訣,不用這種激烈手段也沒辦法對付,過了一個月,死鬥的雙方和越來越糟的衛生狀況開始讓人覺得「工會是有理,但是把全市人的衛生拿來當自己爭休假的籌碼打這麼久,會不會太過頭?」一開始被欺負的是員工,現在已經是全體市民。工會還能拿環境衛生當武器,市民可是什麼都沒有只能忍。
公寓裡的氣味越來越濃,不過幸好只在大廳,走廊和地下停車場比較嚴重,閉一下氣也就好了。家裡沒有什麼味道,蒼蠅的話,注意不開窗也不常會進來。
市中心區的情況可以想見慘得多,公園堆滿垃圾,加上大雨兩星期,必然污水橫流,污染物滲進土地的後續處理才是麻煩。
要是在台灣會怎樣?也許工會所在地已經被臭雞蛋砸翻,然後家庭垃圾會跑到鄰近縣市去吧。這裡的人,是要說守法,有同理心還是認命呢?
至少我並不覺得生氣,擔心的確是有點擔心,不知道垃圾該往哪裡丟好,但真不行,也只能放陽台等著。他們爭取自己的權利沒有什麼錯,只是下回要是再有類似的事,獲得的同情可能會少掉很多吧。
07.29後補:1.原來並未落幕,只是說「要結束」「可以結束」,說起來仍在放話狀態。昨晚家裡已經暗香浮動,有點糟了。
2.還是罵起來了,報紙專欄和民眾投書罵得兇,也該。
07.31後補:罷工確定結束,早上外面的回收垃圾大桶清乾淨了。一般垃圾可能還要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