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0706s.jpg 

「連前兒三姑娘和寶姑娘偶然商議了要吃個油鹽炒枸杞芽兒來,現打發個姐兒拿著五百錢來給我,我倒笑起來了,說:『二位姑娘就是大肚子彌勒佛,也吃不了五百錢的去。這二三十個錢的事,還預備得起。』」——《紅樓夢》六十一回

 

這是在台灣時沒看過的蔬菜。

第一次在超市裡看見枸杞葉,反應是:「居然真有這種東西賣!」對我來說這是屬於書上的,不存在於日常生活。當然我明白長得出枸杞子的植物必然有莖有葉,但感覺就是很遙遠。所有跟中藥材相關的東西印象都是古老的,曬乾的,皺巴巴的,本物這麼新鮮嫩綠其實很有微妙的分裂感。

這兒的枸杞葉論把賣,一把近二十枝,看起來像切下來的灌木,每枝三十公分左右。說是油鹽炒枸杞「芽兒」,其實整枝葉片都不會老到哪去,並不僅頂芽可食。把葉片摘下多次換水洗淨之後,是這個樣子:

IMG_0699s.jpg 

這個洗菜籃寬30公分長35公分,鬆鬆地裝滿,下鍋之後份量縮到第一張照片那樣不到半盤的程度,比號稱「打某菜」的茼蒿還打某。味道是微微帶苦,熱氣一薰蒸便有一股中藥香,頗類似牛蒡。

講了這麼久枸杞葉,食譜還沒寫。

【材料】: 枸杞葉一把  梅花肉一塊(掌心大小)

【醃肉料】: 大蒜一瓣  醬油  糖少許  水少許  太白粉

【調味料】: 鹽

【作法】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 梅花肉去油逆紋切絲,大蒜切末,用醃肉料醃十分鐘以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 不沾鍋放一小匙油,下肉絲煎炒至熟,鏟出待用(煎炒手法後面講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 不用洗鍋,原鍋下枸杞葉,加小半碗水蓋鍋悶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 等到鍋蓋邊有白氣冒出來,掀蓋便可看見縮小了的枸杞葉,用鹽調味。要稍微淡點,因為等等還有肉絲的醬油味會溶進去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. 下肉絲拌勻,盛盤。

 

大概主婦都有這種困擾,要傳授什麼菜的時候,調味料的量非常難以描述,因為平時調味是靠經驗,不是靠量匙。就拿上面的醃肉料來說,我清楚知道生肉絲拌了醬油之後到什麼顏色會是我要的鹹度,這樣的鹹度又需要多少糖去溫和它的鋒利,之後太白粉的量,水的量,完全自由心證,不是沒有標準,有標準的,就是不知道怎麼教。

小時候看我媽做菜,印象中菜鏟就是她的量匙,醬油之類的醬料是先倒在菜鏟上斟酌,再下鍋的,比我有標準可循。我從一開始做菜,用的就是「淋圈法」,醬油瓶子拿著一圈兩圈的淋,還依握瓶傾斜度分粗圈圈細圈圈,糖鹽則是「想像法」,就是想像這半匙鹽均勻分散在鍋裡的話大概有多鹹。完全沒有章法我知道,這種調味法要怎麼寫成食譜我自己也很頭大,實在沒辦法,只能不寫份量了。

但不管用什麼法,菜都是要嘗的,千萬不能像某粉紅廚師一樣不嘗就上桌。

再來說肉絲的煎炒。

從坊間食譜上學做菜,對我來說最不方便的就是過油,過油確實是烹飪正統手法,但是對小家庭來說太不切實際。就算不是用幾杯油開油鍋的傅培梅派,改良版的梁瓊白派炒個肉絲也得兩三大匙油,實在油膩太過。我只用一小匙油,加在不沾鍋裡(現在應該很少人不用不沾鍋了吧?),用菜鏟把油略刮勻,這時候用中大火,肉絲下鍋,用菜鏟把肉絲壓成餅狀,改中小火慢慢煎黃,然後像翻餅一樣翻過來煎B面,兩面都酥黃之後,用菜鏟敲散這塊肉絲餅,哪裡沒煎到的再煎一下下,就成了。

真的討厭油而不沾鍋又夠好的話,連那一小匙油都可以不必放,照樣能酥黃,只是比較接近烘烤。和有湯汁的蔬菜拌在一起,有沒有那匙油口感相差不大。

發現我寫起燒菜相關的東西文字就好囉唆。唉唉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emoii 的頭像
    demoii

    #204

    demo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